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华西医院多位管理者详述医学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
导语:华西医院在医学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23年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联合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共同主办的“精准 精细 可持续—第八届中国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与发展大会”在英雄武汉隆重召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医学创新的“排头兵”,共同协办了“医学创新与科研转化”专场,医院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论坛上半场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郭应强主持。
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委会智慧医院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作《医学转化研究的六大方略》的主题报告。李为民院长以肺癌为例,详细介绍了公立医院该如何做好转化医学的创新与应用。他强调,转化医学研究一定是从原始的临床路径出发,在临床的难点和问题中找到一些科学发现,并转化成为改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案及产品。只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转化和临床研究,才能真正改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助力学科发展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那么该如何找到那些基于临床问题的科学发现呢?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委会人力资源管理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从为什么和如何做两方面娓娓道来。学科交叉融合将引领未来医学发展,从临床问题导向的理论研究一定要转化落地反哺临床。他还例举了血清疗法治疗白喉病、失学病人的救治、青霉素治疗伤口感染以及青蒿素治疗疟疾等经典临床问题导向的科研,希望医生从临床一线工作的难点痛点中选题,凝练出临床背后的科学问题,挖掘整合学科间的共性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立足国家战略,科学谋划,推进真正解决临床问题的高峰科研。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陈蕾带来了《医院临床研究管理发展之路》的主题报告。华西医院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分层培养临床研究人才,以临床研究专职辅助团队为支撑,实施一站式临床项目管理,让研究者“少跑路”,不断完善临床研究管理制度,统筹临床研究资源专业化管理,与此同时,营造临床研究文化氛围,激发研究者内生动力,推动医学进步,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医院的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力资源部部长、科技部部长王峥指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形成集聚人才的平台载体,通过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育自主创新动力源,合理配置院内资源,厚植人才成长和科技创新沃土,推动科技创新机制及人才评价改革,提升协同发展的能力,开通多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通道,探索适宜的科技创新激励与评价机制,构建以员工为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才使得华西科技综合实力稳居国内第一方阵。
论坛下半场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陈蕾主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实验室管理部部长李园分享了华西科研实验室管理创新与实践。她指出,医院构建从基础到临床到转化的全创新链,把临床研究室作为架起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打造了科研实验技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当前,多科研园区的格局已经形成,科研已经实现了全面投入,在临床与基础的深入融合下,高效利用科研室资源,营造高效共享华西科研文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研究管理部部长刘芳作了《基于临床研究体系开展有组织临床研究的“华西经验”》的主题报告。首先,华西医院建立了科学的临床研究组织架构体系,制定了规范的临床研究文件体系,开发现代化的IIT项目CTMS管理系统,优化的临床研究设计服务,实施GCP项目“双PI”制运行,增加科室临床研究考核指标,促进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最后,她表示,希望能用高质量临床研究推动医院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每一位医生的价值和临床研究的价值,打造真正的国际水平。
新冠疫情期间,华西医院开展了有组织的科技攻关: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魏霞蔚作为研究团队一份子,介绍了“华西造”新冠疫苗的从无到有。从聚焦大方向、组建大团队,到以核心技术作为攻关目标,“华西九条”真正激励了科技成果转化,最终实现创新推动转化,百花齐放。
论坛最后,华西医院科技部副部长王艳艳,以立清三号项目为例,介绍了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运营与转化的实现。作为重大科技项目,制定前瞻性的成果孵化政策,搭建全产业链的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分配转化基金,健全“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试点任务,都是“立清三号”项目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版权所有: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京ICP备12023720号-2
技术支持:北京普天合力通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第二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