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学科、人才、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www.chinacpd.cn 2023-09-06
 

导语:打造研究型医院,引人才、育人才都很关键。

 

在今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与发展大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暨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面对面分享会”分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党委书记常子奎、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型医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院长朱畴文、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王津雨等多位领导和专家,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临床研究、人才战略、薪酬改革等内容开展探讨,为与会者们提供了精彩案例分享和借鉴方向。

 

(会议现场一)

 

学科、人才、文化建设,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党委书记常子奎表示,研究型医院要具备6个特征:一是坚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核心目标;二是坚持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发展路径;三是把科研创新作为发展内驱动力;四是坚持将人才引育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五是坚持把培育本领域优势学科作为发展方向;六是坚持把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作为重要保障。常子奎书记阐述了以党建引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要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基础上,把人才强基、学科固本和文化铸魂凝聚在党建周围。

 

 

 

在人才强基方面,血液病医院推行六大举措,分别是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人才培育体系、通过多措并举广纳贤才、通过人才培养建立后备干部库、通过政策叠加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通过明确定位畅通人才发展路径,以及通过营造环境形成尊才重才氛围,取得了人才规模稳步增长、高层次人才总量跨越增长等效果;在学科固本方面,医院目前有1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整合组建并成功获批了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在CAR-T技术、基因治疗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方面打破国际垄断,还创办了《血液科学》《细胞生态》两本国际化期刊;文化铸魂方面,医院坚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家风,打造了多项品牌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新型临床研究,助力医院实现“从0到N”的突破与增值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型医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院长朱畴文,畅谈了对研究性医院建设的探索过程。他说,研究型医院是依靠科技创新成果,带动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型医院要以医研融合为发展模式,以创新转化为主要特征,以为人类健康多做贡献为价值追求。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任务的推进,我们面临着医疗创新与转化的最好时机。”

 

 

 

朱畴文院长表示,新型研究型医院不以跑量为手段,而是以临床、转化研究为重点,以病人/疾病为中心,突破“床均面积”、人员构成等指标限制,所有病人都是潜在的研究对象。“临床医学、医学基础、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卫生政策、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等,都属于医院的研究范围。”为建立高效运行机制,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成立了临床研究部、信息化部和科研平台部,持续探索促进临床研究的新模式,通过加快平台建设,深化与市级医院合作实现双赢,仅2022年,就与18家市级医院达成合作项目100项。

 

调整收入结构,实现医患双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介绍了医院通过薪酬制度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助力的过程。医院建院伊始,就确定了高质量人才+稳健财政+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策略。在《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医院成立了岗位设置及薪酬审核委员会(岗薪会),用来审议人力资源体系和政策制定、岗位设置和薪酬福利架构。医院采取员额管理、全员聘用的人事制度。

 

 

 

医院设置医生、护理、药师、医技、管理和支援6个职系,采取自主设岗、自主定薪、自主招聘的方式自主用人。医生从低到高包括驻院医生、顾问医生、高级顾问医生等;护士则分为护理管理、专科发展两个方向。医院通过结构调整、多元打包收费等方式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减少药品、卫生材料收入占比和次均费用,比如全科打包收费200元,其中含药品费、检查费、化验费、治疗费,这样收费更加透明、病人负担显著降低,也抑制了过度医疗。目前,医院还实现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67种手术病例的住院打包收费,在保证疗效基础上,有效促进了总费用降低。为了补偿基本医疗、弥补改革成本,深圳医院大力发展特许医疗服务,目前特需医疗收入占全员比例14.5%。

 

临床人才两手抓,打造学科高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王津雨,分享了医院推进高峰学科建设的过程。她说,以学科建设、质量提升、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要顺应趋势,提升危重症诊疗能力、注重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国家级医学高峰,助力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血液病医院坚持临床需求导向,依托医教研产“四位一体”国家级平台,围绕造血干细胞应用、白血病基础与准干预、临床诊断新技术研发等“四梁八柱”开展血液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成立了领域内唯一的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建设研究性医院的道路上,血液病医院坚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聚焦医学前沿理论、突破领域核心技术,打通研产一体链条、提升医学转化能力,并夯实医学人才基础、打造引才用才典范。医院建立了广覆盖、聚焦点、达精准的血液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创新体系,通过建机制、转模式、强布局、聚人才,推动临床转化,打通了“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转化医学—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同时,医院加强人才建设,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引才、聚才、用才、服务人才”的选人用人理念,制定人才引育八大举措,很多青年管理骨干也得以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为人才引进与培育,搭建个性化平台

 

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总会计师张洋主持的高峰对话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夏家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沈波,围绕“研究型医院发展中的医疗能力与质量管理”“科研教学与素养提升”“管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话题开展探讨。

 

(会议现场二)

 

 

刘伦旭副院长表示,人才有自己培养和引进两个途径。人才培养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一方面要给人才成长时间、还要给人才设计成长路径,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另外,人才的培养需要医院给资金、平台等资源支持,不能靠自身野蛮生长,这是人才大面积出现的基础,还要提供激励政策。“人才年轻的时候,医院就要给其定位,人才也要给自己定好位,然后选好相应成长路径和符合实际的培养计划。要给人才在某个时间段内做好某件事情的空间,比如5年的时间,培养成外科能手,不能贪大求全,短时间既想诊疗技术飞速提升,又想科研取得突出成果。”

 

李航副院长指出,医院要通过自己的临床行为,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新标准、新工具、新规范、新方法和新技术,围绕这些目标去建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把学科分成学术主导型、‘国考’主导型、社会经济效益型、飞跃型四个象限,一个学科四个象限占得越多,越值得去扶持发展。”对于人才,也要分级分类,在用工体制上形成差异,将医生分为学者型、医疗型、技术型,灵活给予其不同的待遇,把体制用活,让每位医生明确自己的贡献,再辅以相应绩效考核。

 

夏家红副院长强调,国家对公立医院发展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监管也越来越严,医保支付也越来越紧,再加上“三医”联动、“国考”指标日益重要背景下,都对医院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质量提升提出了很多要求。所以,在响应国家“优质、高效、公益”发展时,如何让群众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非常关键。“医疗质量管理上,国家做了很多顶层设计,如何将其做细做实,如何建设智慧化医院、都是重要工作。”

 

沈波副院长说,医院医教研管理,首先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一是尽量与世界头部医院开展交流合作,给年轻医生们提供国际化学习进修平台;二是作为大学附属医院,要全面利用大学资源,比如合作建立交叉研究院等;“立地”,就是要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加强科研能力,建设人才库,为年轻医生提供科研孵化平台。其次,要“搭台子、树牌子、吹号子、畅路子”。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用大专家品牌效应带动整个学科发展,更好地做学科、人才宣传,并为人才成长提供顺畅的渠道和途径、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未经允许,不能转载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京ICP备12023720号-2  

技术支持:北京普天合力通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第二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