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专题 >> 中国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与发展大会
“分层治理,分级管理——常态防控下医院 运营新思维”运营管理分论坛胜利召开
挑战、改变、新常态——当疫情常态化后,医院面临着医疗收入减少、防控要求升级、医疗服务模式亟需调整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运营压力是摆在每一位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挑战的另一面,却是机遇。8月6日,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的首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与发展大会分论坛“分层治理,分级管理——常态防控下的医院运营新思维”上,各大医院管理者不吝分享出新常态下的创新思维,以期转“危”为“机”,谋求医院在新时期的更好发展。
双轨并行
疫情常态化下,防控与诊疗并重。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党委常委崔勇介绍了医院对医疗服务的调整,一手防控,一手诊疗,构建医院内双轨制的运行体系。崔勇表示,这一运行体系包括院内防线构建、疑似患者诊疗、危急重症流程、重点环节应急预案、正常诊疗活动安排、院内消毒隔离流程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并且根据需要实时进行调整。“打开医院运行的瓶颈,消除医务人员的疑虑;再造或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做好院内防控,做好医务人员防护是几项重点基础工作。”崔勇指出。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党委常委崔勇做主题报告
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院医疗安全质量管理分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认为,医院作为高风险场所,必须强化筛查,合理分流,抗疫于源头。其次要持续加强标本快速检测能力,并尽早总结经验,完善相关预案,包括完善院内应急响应体系,提高全面应急救治能力,培养医务人员平战转换能力等。
面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持久战,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院媒体工作分委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表示医院在尽快恢复正常医疗秩序的同时,要加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救助队伍和预警体系的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无论是诊疗水平、服务能力,还是院感防控、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此次都面临着一场防疫大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黄锦坤分享了他对常态防控下医院管理策略的思考,指出要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院感管理,以患者体验为中心做好医疗服务。
精细化运营管理
疫情带来的医院运营压力骤然增大,让医院管理者不得不思考提质增效、应对压力的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详解了医院如何提高病房效率的方案,包括加强培训,实现科室间合作,减少空床率,进行科室内部调整,在CMI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增加出院患者数,并与绩效挂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做主题报告
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分委会委员、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朴浩哲介绍了辽宁省肿瘤医院在DRG引导下的精细化运营管理。朴浩哲表示,作为DRG付费试点城市的先行者,辽宁省肿瘤医院转变管理理念,以DRG医保支付为契机,主动调整费用结构、病种结构、强化学科发展,推进DRG视角下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由质量管理向价值医疗转型的目标。
同样以DRG支付为契机,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陈传亮分享了医院在DRG支付下的医保控费政策。陈传亮认为,费用管控要从医院层面、运营层面和过程层面进行,借助DRG支付,由设置科室次均费用管控目标,转变成设置病组次均费用管控目标。在允许次均费用合理增长的情况下,控制其不合理增长。进行病组费用结构检测,重点监测每个DRG病组的药品和耗材使用合理性,基药比等,使控费工作对症下药。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勇详细分析了疫情常态下医院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指出受疫情影响,各科室复工复产不均衡;长期将影响人员稳定性,影响科室、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医院对就医需求影响的长期性也要有足够预估。面对这样的情况,徐勇列举了精细化运营的几项具体举措,包括重塑管理结构,再造业务流程;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裁减冗员,加强一线力量;精准成本管控;以绩效改革发挥指挥棒作用。徐勇认为,精准的成本管控是医院面对运营压力的关键着力点,在医院增收遇到瓶颈时,必须在精确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分清变动成本、可控成本和间接成本,但目前医院信息化水平对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模式仍然是一种限制。徐勇分享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基于绩效考核的综合目标管理,指出未来医疗绩效考核精准手段将是基于医疗价值的疾病风险调整模型的构建。
新技术,新模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之一。开展日间手术在缓解患者住院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保基金、加快医院病床周转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新常态下,推行日间手术既是改善患者体验的优越方式,也大大提升了医疗效率,减轻医院运营压力。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分委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伟林介绍了浙医二院在日间手术方面严谨的评估标准及安全管理体系、日间手术开展和质量管理要点。王伟林认为,日间手术正是效率医疗的一个体现,效率医疗通过“院前-院中-院后”整合联动,缩短“3个T”,是解决中国医疗难题的出路。
疫情的影响,让互联网医疗的作用凸显出来,面对运营压力,“开源”与“节流”并行不悖,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院运营管理分委会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邢沫表示,疫情期间,医院门诊量缩减到以往的1/3,但肿瘤患者的就医需求仍然很大。以此为契机,医院及时申请了执照,推进互联网医疗落地,并于6月实现了医保对接,目前每日都有稳定的线上患者。邢沫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开展,在及时满足患者就诊需要的同时,也补充了缩减的医疗收入,同时对今后外地进京患者的诊疗服务模式可形成参考,有利于医院平战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
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院运营管理分委会委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张卫国认为互联网医疗作为特殊时期的诊疗模式,目前暴露出一些不足,但也为未来指明方向。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院医疗安全质量分委会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副院长王荣认为互联网医疗落地仍有难度,包括在人力保障层面和政策支持层面。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院运营管理分委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副书记陈勇则指出,疫情为互联网医疗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当前也是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的好时机。
有“危”就有“机”,陈勇表示,新常态下的复工复产其实给了医院调整服务结构、运营结构的机会,作为大型三级公立医院,在有限开放床位的情况下,要注重危重症和外科的发展。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欧阳文表示疫情期间,医院充分发挥健康管理学科的优势,加强早期诊断、早期筛查,加强MDT、微创等学科发展,形成了整合医学模式,提升了肿瘤疗效。
多位专家进行对话讨论,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王虹主持
面对疫情常态化的挑战和机遇,本场论坛主持人、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院运营管理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孙虹做内容总结,指出了未来的4个发展趋势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融合、互联网医疗发展、智慧医疗发展、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导向作用增强。
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院运营管理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孙虹担任本场论坛主持
版权所有: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京ICP备12023720号-2
技术支持:北京普天合力通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第二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