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能力
【云讲堂精彩回顾】2024年度第4期:以绩效为抓手,健全医共(联)体内部考核机制
4月24日,“以绩效为抓手,健全医共(联)体内部考核机制”主题云讲堂于线上顺利召开。会议演讲环节和讨论环节分别由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委会医院绩效管理分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韩斌斌和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委会医院媒体工作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岑珏主持。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共同探讨如何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引导各成员单位回归功能定位,加强联动协作,最终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生态。
演讲环节
“国考”背景下,医联(共)体内外部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
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委会医院绩效管理分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党委书记张秀围绕多机构组织内外部绩效协同的理论基础、管理体系设计、实施策略和关键环节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张秀书记强调,在医联体体系建设中需要明确组织目标、制定合理绩效指标、建立有效考核机制、加强沟通协作、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张秀书记表示,医联体建设目前存在联盟建设不够综合性、系统性,监控程度不够同质化、标准化完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信息协同难度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医联体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指标 引导各成员单位回归功能定位
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委会医院战略管理分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运营绩效部史戈博士介绍了医疗资源整合的概念及其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应用。医疗资源整合旨在实现医疗服务体系中各元素的功能定位,构建连续、协同、分工协作体系,在医疗保障机制分级引导下,通过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史戈博士还分享了医院在联合体建设的模式和经验,指出三级医院在联合体中,应充分利用其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区域、特别是郊县的区域级医疗中心的建设,使之成为未来医联体的核心力量。
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生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戴辉院长表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的大战略、大布局、大规划,更是输出医院和依托医院的历史机遇和使命担当。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国家号召,坚持“分类定位、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原则,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一是在优势学科中加强亚专科建设,针对薄弱学科重点补齐短板,全方位带动各学科发展。二是要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作为最强支撑,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以“上联下延、内引外扩”为策略,带动周边县、市、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形成一体化医疗综合体,从而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内资源共享。
戴辉院长认为绩效考核在医疗集团内部的实施和原则分为同质化管理、优质资源下沉、运行效率、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当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提升专业医疗质控水平及医疗集团病案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是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差异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中,多位专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围绕“‘两个允许’政策下,医联(共)体内部绩效激励机制如何完善”、“如何通过完善医联(共)体绩效分配机制,加强各级各类成员单位联动协作”2个主题,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讨论。
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许杰副院长谈及在医共(联)体建设考核的过程中的两个难点,一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和激励机制,激励骨干医生下沉基层;二是如何激励派驻专家积极性,在面对缺乏药品及足够的辅助检查手段的情况下,进一步助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总会计师谭向东深度探讨了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的绩效管理改革办法,提出要建设以人民健康为导向的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谭向东总会指出,目前城市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医疗机构和政府沟通协商机制不够畅通,难以自主开展相关工作;二是集团联体不连心,由于缺乏共同的目标愿景,且前期缺乏调研,在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着制度好看难落地,改革方案不接地气的情况。
面对这些困难,谭向东总会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明确政府功能定位,理顺政府部门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角色定位,提升改革效率;二是落实集团的管理自主权;三是整合资源,提升价值,做到资源共用;四是做到医保价值购买。针对绩效考核相关指标,要建立健康管理、财务运营、管理效能等多维度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正确把握医联体的改革方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李敬伟院长认为,医院在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时,主要有三个难点:一是老百姓缺乏到基层就医的习惯;二是基层工作人员内驱力不足,对医共体建设带来的工作量激增感到焦虑;三是苏州当下属于医共体建设初期,无法发挥绩效杠杆的作用。
李敬伟院长指出医共体作为县域综合医改的主要抓手,是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措施。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需要做到:一是大力宣传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普惠性,让老百姓加深“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观念。二是对慢性病、多发病进行同质化管理,让医生和患者有更多的双向奔赴感,满足医生的职业荣誉感。三是通过绩效补助、劳务派遣激励等形式,调动下派专家和基层医生的积极性,促进优质医疗卫生人才和基层卫生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习。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高嵘表示,作为当地龙头医院,在医共体的建设过程中,要让老百姓能够就近享受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服务,始终为老百姓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作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首要任务是构建信息、管理、服务三个一体化。医共体建设是破解医改的突破口,任重而道远,医共体将先易后难,上下联动,统筹推进。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交流和质量监管,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让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瑞安市人民医院娄晓辉副院长分享了多年来在推进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作为医联体牵头医院,一方面要做好医联体内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检查和检验平台的共享,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对病人上转、下转的技术指导,同时需要处理好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会议总结
在县域、区域、市域范围内,对于医疗服务体系及健康水平的评价不应仅以一家医院的绩效、效率、积极性作为判断依据,而是应逐级设立考核指标体系,优化结余基金分配方式,形成可持续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医共(联)体、医疗集团的整体情况,以及整个区域的上下联动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全面评估,为切实保障医共(联)体建设的有序推行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京ICP备12023720号-2
技术支持:北京普天合力通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第二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594号